2025
四月

02

1394

【天主教教会史】|朝圣之途第二十六集:第三世纪教难的原因及事迹(二)

1231231

听众朋友你好,我是陈婷。上星期在朝圣旅途上,我们看到公元第三世纪教会内的黑暗面,也在公元202年目睹了北非迦太基。一场空前悲壮的大叫难,两位年轻的妇女博尔博都雅菲利奇大及几位年轻人,在各种屈辱和惨烈的竞技场中被野兽撕碎咬烂。被刽子手用剑砍死,那种悲壮激昂的殉道真是惊天动地,难怪殉道者大事录的编者说,您们这些亲眼见到这些事的人。你们要纪念主的荣耀。你们这些读或听到这段传记的人,将与诸位殉道者通工,并与主耶稣通工,荣耀归于主耶稣基督。

我相信在上星期收听这个节目的人也像我一样,一定会深受感动,久久不能自已从心中发出浩叹,那份由衷钦佩的情怀不禁油然而生。塞弗禄皇帝对基督徒的迫害固然是残酷的,比以往各自的迫害更为广泛,更为有组织,但是并不是全面性的,并不是以全体基督徒为对象。在以后的三四十年,罗马并没有采取全面性的迫害,而是镇压和宽大的政策相互交替。可以这么说,罗马当局对教会所采取的态度还不确定。嗯,塞福罗的儿子加拉卡拉是罗马历史上最凶狠的暴君之一。

塞弗禄的儿子加拉卡拉是罗马历史上最凶狠的暴君之一,其残酷的程度不亚于尼禄、道米先、高摩德,然而他对基督徒并不采取严厉的政策,他虽没有撤销塞弗禄颁的仇教指令,但是呢!并不认真执行这个指令,在加拉卡拉当政的时期,只发生过几次地方性的仇教暴动。

加拉卡拉被刺以后,由他的侄子埃拉·加巴拉登基为皇,他荒淫无道,只知道寻欢作乐,对治理国政丝毫不感兴趣。他计划在巴拉丁山上建造一座神殿,将所有宗教的神,也包括基督徒的神在内,供在“日神”的四周,但神殿还来不及建造,就被人推翻了,由亚历山大登基为皇。亚历山大受太后朱莉亚的影响,本身对罗马的传统观念颇为冷淡,因为朱莉亚对圣教会颇有好感,再加上朝臣中,信教的颇不乏人,而不肯对基督徒下毒手。他是综合派的信奉者,与基督徒关系甚为良好,在他当政的时代,基督徒虽然没有法律上的地位,至少他们有权,以他们认为适当的地方钦崇天主。可惜亚历山大在位不久,就被马西米奴推翻了。马西米奴原是一个巴尔干半岛上的牧羊人,身材魁伟、粗暴中还带着狡猾,在军事政变中登上皇位,于是就把罗马帝国当时的政策,作了个180度的改变,就因为亚历山大对基督徒采取的是宽大政策,他便选择了恐怖政策,这次的迫害,政治成份多于宗教成份。他在诏令中特别注意教会的领袖人物,在他眼光中认为,使基督的教会解体比消灭教友更为重要。皇帝的诏令是否发生了很大的效力?事实上,那时候帝国的许多地区与中央政府已经脱离关系,有些省区的行政首长视诏令如同空文;在有些省区,官员们还遵奉着皇帝的命令,焚毁教堂、逮捕主教,司祭判处死刑,有时连普通教友也被判死刑;教宗蓬西安和圣希玻利特被放逐到撒丁岛;近东的卡帕多西亚和本都迫害相当惨烈。好在这次教难并不长久,不久因为日尔曼人的入侵,马西米奴全力抵抗外敌,无暇兼顾国内的宗教事件。三年后,马西米奴也被卫兵所杀,仇教政策也就终止了。

腓力登上皇位后,更完全走上与基督徒妥协的路。腓力并没有颁布任何迫害教会的诏令,他和基督徒的关系相当的融洽,待基督非常宽大,但仇教的怒火并未全面平息。腓力在位的最后几个月,亚历山大城又发生了仇教事件,基督徒在街上,甚至在自己的家里受到袭击,被群众用石块打死,基督徒的住屋普遍受到抢劫,而抢劫的人彼此分赃不均互相斗殴,动员了全城的治安人员出来弹压,暴动才告平息。

公元249年,代西乌登上罗马帝国的皇位,他出生于多瑙河流域的罗马家庭,他也是原籍伊利利阿省区的第一个皇帝。伊利利阿省区,比罗马帝国其他省区,更富于军事精神和古罗马人的传统品德。伊利利阿是当时的国防重镇,驻屯在这个省区的军队都得经过严密的挑选才够资格。代西乌是一个因为战功而升任的军官,是古罗马传统的典型代表,他登上皇位以后,就力图恢复旧日罗马的繁盛,国教呢?是他筹划重建的政治制度的一部份,他认为,崇拜罗马的神袛和崇拜皇帝的宗教仪式,就是向国家效忠的表示,拒绝举行这种宗教仪式的人,便是判乱卖国分子。所以,公元250年,代西乌的仇教诏令宣布,也因此带来了全面性的、有系统性的迫害,其恐怖的程度,足以使被选的基督徒信友丧失信仰。代西乌诏令的对象,并不只以基督徒为限,凡是不遵奉国教的人,依法都应加以严厉的惩罚,但受害最深的是基督徒。

仇教诏令的执行非常的认真,在法定的期限内,帝国各地方的司法当局,应该搜查管区内可疑分子的宗教,这个命令是一般性的,执行的官吏绝对没有任意解释、弹性处理的权力,司法当局不能等到有人告发检举时,才采取行动,他们应该主动的去搜查和逮捕。诏令打击的对象,除了主教、司铎以外,也包括普通的教友在内,甚至连埃及最偏僻的乡村,也雷厉风行地推行着迫害基督徒的运动。迫害的运动一开始,不信国教的嫌疑分子被带到地方委员会审问,这个委员会由当地士绅和公务员组成。我们知道,罗马帝国户籍制度是很严密的,所以基督徒很不容易漏网。假如委会认为罪证不足的案件就给撤销,其余的就被带进神庙,接着就强迫他们向神像祭献,或在神像面前献香;被认为有基督徒身份的嫌疑者,就应该宣读一篇亵渎天主圣教会的声明书,还必须当着众人公开宣布否认基督,接着大家举行聚餐,那是一种宗教性的聚餐,嫌疑犯应该当着众人吃祭献过的肉、喝祭献过的酒,履行了这些手续之后,基督徒的嫌疑身份便算洗刷清白,当局最后再发给一张证明书,上面呢,有详细日期、当局的签署、领证人的身份,证明他不是基督徒。在各地的考古学家先后发现了许多证明书,内容格式也都是一致的。

代西乌的目标是很明显的,他不是一个嗜血的刽子手,他和过去的图拉真皇帝一样。图拉真曾经说过,他并不希望重罚信教的人,而是希他们停止信教。官吏们尽量采用迫使基督徒背教的措施,而不擅开杀戒,于是就用各种酷刑、硬骗软哄、威胁利诱,希望基督徒能背教。这真是一种相当恶毒的办法,许多的基督被幽禁在地牢,一连好几个月也不加判决,他们但求一死,以身殉道,官吏们竟以惊人的耐心,劝诱被告们,直到用尽了一切残酷的刑罚之后,才将基督徒杀死。奥利振曾经为我们描述当时的情形:当被告苦勇地忍受着残酷的刑罚,不肯屈服的时候,法官感到很苦恼,只要他们能够说服一个被告背了教,他便感到无限的快乐。

这次的迫害运动是全面性的,在帝国各地同时实施,所不同的是酷烈程度的强弱而已。这里要完全看执行的官吏个人的性格、当时的情绪、以及地方的环境来决定。比较人道的法官,故意的延缓执行诏令的时间,希望皇帝有一天会把诏令取消。在埃及,有些信奉“偶像教”的农民,因为不满罗马的统治,便乐于窝藏逃亡的基督徒,在很短的几个月下来,殉道的教友数目已经相当的可观了。

教宗法比盎是这次迫害运动中的第一个殉道者,他遇难的时间是公元2501月,由于迫害的手段太强烈,在他死后的几个月内,继任的人选都无法产生。在罗马许多司铎和教友被逮捕,一部份病毙在牢狱中;一部份被押解到矿山的坑谷里作苦工;一部份被判处了死刑。这些殉道烈士,社会各阶层都有,有皇家的仆人、也有路过罗马的外方人。搜捕迫害的行动就像渔网那样的严密,很少有基督徒能够幸免。迫害由罗马扩展到意大利全境,就在那个时候,发生了悲壮动人的圣女亚加大的殉道事迹。亚加大是西西里岛上的一名少女,总督因为看上了她的美貌,企图劝诱她背教,遭到亚加大的严厉拒绝,恼羞成怒,把亚加大放在烧红的炭火上,活活的烤死。

西方各地所受的迫害,比东方和非洲要轻得多,比较著名的是巴黎的主教圣得尼,他被斩首致命,与主教同时遇害的,是他的两个伙伴,他们在法国南部的土鲁斯,撒都尼努被人和一条发怒的牛拴在一齐,再从高处被推入深谷;在西班牙,有两个主教变了节,背了教,因而引起基督徒的公愤。这一段事迹证明了,绝大多数的信友对是非善恶辨别得很清楚,不肯盲从少数懦弱的地方教会的领袖。

在非洲,若干教友过去曾受了异端邪说的影响,精神方面的武装大为削弱,遇到这场空前未有的打击,抵抗的力量也就薄弱得多,非洲主教圣西彼廉自认为,自己杀身成仁的最后关头还没有到,遂到乡下去暂避,继续在暗中领导各地区的教会团体英勇保卫信德。充实精神上的力量,这不是懦弱,而是一种明智的措施,在他辖区内的神长教友,不少被监禁、充军、屠杀,七年后,在瓦来利安皇帝发动的迫害中,非洲教会给殉道者的教会,写下了最光荣的一页。

听众朋友,因为时间的关系,我们朝圣之途节目就暂时在这儿打住了,非常谢谢您的收听,我们也期盼您在下个星期的同一时间能够和您在空中再会,陈婷祝福您,愿天主的恩宠平安与您同在。

评论

请你先登录再进行评论。